|
INTEL CPU:
Sky Lake 6代 1151
Kaby Lake 7代 1151
Coffe Lake 9代 14纳米 1151
Alder Lake 12代 10纳米 1700
G5600: 九代 核心代号:Coffee LakeIntel 奔腾 G5600CPU - Intel
所属:Intel 奔腾双核 双核心四线程
插槽类型:LGA 1151
CPU主频:3.9GHz
制作工艺:14纳米
三级缓存:4MB
支持最大内存 64GB
内存类型 DDR4 2400MHz
最大内存通道 2
最大内存带宽 37.5GB/s
ECC内存 支持
显卡 IntelHDGraphics 630
睿频加速: 不支持
超线程: 支持
虚拟化: Intel VT-x
64位
G5500: 九代 Coffe Lake
制作工艺:14纳米
线程数:双核心四线程
热设计功率(TDP) 54W
支持最大内存 64GB
内存类型 DDR4 2400MHz
最大内存通道 2
最大内存带宽 37.5GB/s
ECC内存 支持
显卡 IntelHDGraphics 630
睿频加速: 不支持
超线程: 支持
虚拟化: Intel VT-x
64位
CPU型号代码:Intel系列CPU型号常见后缀字母为:F、K、S、T、X、XE、M、H、U等M、H、U则用在移动端笔记本CPU上,M表示正常移动版、H表示标压移动版,U表示低压移动版,CPU性能低一些,性能:H>M>U。
CPU不带后缀的表示是标准版。Intel平台方面,不带后缀的CPU是带核显的标准版,比如没i3-10100、i5-10500等
1、 台式机处理器部分。
后缀+X至高性能处理器;
后缀+XE:X系列中的顶级,核心数和线程数比普通CPU多得多
后缀+E代表嵌入式工程级处理器;
后缀+S代表低电压处理器;
后缀+K代表不锁倍频处理器;
后缀+F代表无内置核心显卡处理器,即无集显处理器;
后缀+T代表超低电压处理器;
后缀+P代表屏蔽集显处理器。
2、 笔记本处理器部分。
后缀+ H高电压且不可拆卸处理器;
后缀+ M代表标准电压处理器;
后缀+ U代表低电压处理器;
后缀+ X代表高性能处理器;
后缀+ Q代表4核心至高性能处理器;
后缀+ Y代表超低电压处理器。
后缀+P代表移动平台处理器,也就是笔记本处理器,13代后开始使用。
睿频:CPU会确定其当前工作功率、电流和温度是否已达到最高极限,如仍有多余空间,CPU会逐渐提高活动内核的频率,以进一步提高当前任务的处理速度,当程序只用到其中的某些核心时,CPU会自动关闭其它未使用的核心,睿频加速技术无需用户干预,自动实现
以往cpu的主频是出厂之前被设定好的,不可以随意改变。而i系列cpu(i3除外)都加入睿频加速,使得cpu的主频可以在某一范围内根据处理数据需要自动调整主频
智能地完全关闭一些用不上的核心,把能源留给正在使用的核心,如在一个四核的Nehalem处理器中,如果一个任务是单线程的,则可以关闭另外三个内核的运行,同时把工作的那个内核的运行主频提高,这样动态的调整可以提高系统和CPU整体的能效比率。
Nehalem代号由来编辑 播报
熟悉英特尔公司的人大概都知道每个英特尔的产品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在开发的时候都有一个产品代码或者项目代码。这些代码不会用于正式的产品上市,只会用于开发阶段的沟通。
英特尔产品上市时使用的正式品牌和产品名的确定要远远晚于产品的立项和开发阶段,产品的品牌和产品名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如法律方面的:商标注册,使用范围;人文方面的:用户接受度等等。
因此,为了沟通方面,就先使用代码沟通,英特尔公司把代码的选择权交给项目组或者项目的负责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给新产品和新技术取个代码。不过,命名也不是天马行空,有个前提,为了避免法律上潜在的风险,代码名字的选用应该是地图上可以找到的。
英特尔很多产品的开发部门都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旧金山附近的硅谷以及俄勒冈州(Oregon)波特兰市周边,所以在这两个地方工作的英特尔项目组都会以工作地周围的地名,街道名,河流名,山名等等作为产品或者项目的代码,它们在地图上都可以找到。
当然,代码的选用不限于这两个州,项目的负责人也可以从自己家乡的地图或者其他地方地图上可以找到的名字来作为代码。在我印象中,中国团队负责的一些项目就用过像Pearl River(珠江),Yellow River(黄河), O'River(瓯江)等等,因为项目是区域性的,也只是在内部沟通使用,所以众多代码并不为公众知晓。
我特意查了一下,Nehalem其实是美国俄勒冈州一个小小的卫星城。
|
|